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在医疗救治工作中不断研究探索有效治疗手段,着手开展了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工作。目前,沈敬山校友团队研发的抗新冠病毒药物VV116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VV116是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共同研制的一种可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候选药物。临床前药效学研究显示,VV116在体外对新冠病毒原始病毒株和变异株,例如德尔塔病毒等都有显著的抑制活性作用。我校校友、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沈敬山科研团队与合作科研机构通过在腺病毒小鼠模型上的试验发现,口服VV116可使病毒滴度降低到检测限以下,可以显著改善实验模型动物肺组织病理变化,一系列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实验显示,VV116的安全性较好且无遗传毒性。

日前,沈敬山校友接受了中央电视台采访。沈敬山校友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们现在把它(VV116)叫候选药物,临床前研究全面完成以后,首先在乌兹别克斯坦获准开展临床试验,而且这个临床试验是I期、II期、III期同时开展。在国内,现在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大家都非常期盼从临床来的数据。
据了解,针对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工作,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已经在筛选体系的建设、虚拟筛选、高通量筛选、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以及后续小分子候选药物的研发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